阿卡尼亞號 RMS Arcania
克朗、銀幣、移民票據在各階層流轉,有人為了一張船票傾盡所有,有人輕易決定下一筆跨洋投資。
政治
布列托尼亞王國(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etonia and Hibernia)名義上由國王與議會共治,實權卻在歷史悠久的貴族手裡。政府宣稱保障公民,選舉權卻有財產門檻,貴族主導立法,壟斷軍需、航運、對外貿易。國家以強大的海軍自豪,軍艦常駐各大港口,隨時準備遠征,形成一套獨厚上層階級的體系。
20 世紀初,布列托尼亞工業衰退,資本家壓低工人薪資,以維持舊工廠利潤。1912 年 2 月,大規模罷工席捲全國,倫迪爾東區的碼頭工人受到影響,加入了罷工行列。然而,軍警暴力鎮壓,以「煽動罪」起訴示威者,罷工宣告失敗。
反戰分子、工會領袖遭到監控,社會動盪不安。徵兵傳聞在沿岸城市擴散,政府默許前往新大陸的移民潮。移民政策偏袒富人,放行迅速,對窮人則冷淡不已。港口日夜擁擠,人們湧向售票處,渴望登上通往彼岸的船,逃離山雨欲來。
階級
顯貴
倫迪爾(Lundir)西區住著沒落貴族,他們擁有世襲的頭銜、土地,卻負債累累;工業富豪住在金融區,擁有現金而缺乏地位。兩群人互相鄙視,卻經常舉辦晚宴,為子女物色婚配對象。商人則在證券交易所、銀行大廳奔跑,購買頭銜和政要職位。他們同樣想前往奧瑞尼亞,與新大陸的工業資本家、銀行家聯姻,並且逃避一觸即發的戰爭。
中產
市中心聚集中產階級,受過教育,卻無法突破階級限制。店主在老城區經營生意,遊走於破產邊緣。知識分子在咖啡館討論改革及社會主義,卻不敢公開反對政府。中產階級對奧瑞尼亞嚮往又畏懼。
庶民
工人住在倫迪爾東區貧民窟,居住條件極差,每天超時工作,週日僅休半天。工廠常發生事故,礦區、碼頭的工作更是危險。農民的土地多被貴族、銀行收走,不是為地主耕種、交納收成,就是入城成為廉價勞工。對庶民而言,移民是擺脫困境的希望。
貨幣
塞利昂(Serion,₡)是布列托尼亞王國的官方貨幣,由皇家鑄幣局發行。1 塞利昂等於 20 達林(Darin),每達林再細分為 12 盧茲(Luz)。貨幣形式包括金屬幣、紙幣。紙幣以藍、紅、棕色系印製,圖案多為歷代君主、戰役、宮廷建築,象徵王權傳統。
硬幣面額有 1、2、5、10、20 盧茲、1 達林、1 塞利昂;紙幣則有 ₡1、₡5、₡10、₡20、₡50 等面額。日常交易以硬幣為主,高額支付才使用紙幣。貴族偏好金質紀念幣、家族自鑄銀幣,市井百姓則多以盧茲、達林應付。
一般工人日薪約為 3-5 達林,技術工人可達 6-8 達林。倫迪爾東區的勞動條件惡劣,許多底層工人住在貧民窟,收入只有 1-2 達林。這些人清晨就會到港口排隊,等待工作分配,由於勞動力供過於求,大多數人會空手而歸。
倫迪爾物價參考值如下:
-
報紙:1 盧茲
-
電車票:2 盧茲
-
啤酒:3 盧茲
-
簡餐:8-10 盧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