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蘭菲爾德 Plainfield
傳統正在式微。1999 年結束時,這個無聊的小鎮還剩下什麼呢?
食
食物
玉米和馬鈴薯是普蘭菲爾德的主要農作物,主導了當地的料理。礦工派(Miner's Pie)最有代表性,厚實的馬鈴薯派皮,加上燉煮的蔬菜牛肉內餡,是老一輩居民的驕傲,每家餐館的烹調秘訣各有不同。還有街頭小販的經典食品烤玉米、冬季最受歡迎的玉米濃湯、早餐必備的玉米麵包等。
農田也種植小麥,森林則盛產野菇和漿果,同樣是常出現的食材,再加上淡水魚類,成就了另一道傳統美食——河谷燉魚。淡水魚加入野菇和香草慢燉,口感清淡,保留食材原味。
不過,年輕人更偏好家庭餐廳的速食,傳統餐館較少見到他們的身影——除非販售漢堡和薯條。
美食文化
每年九月,普蘭菲爾德舉辦豐收節,展示當季農產品、提供戶外燒烤與野餐。冬季時,居民則販售自製醃漬品與果醬,分享熱紅酒和薑餅。這些傳統正逐漸式微。
衣
穿著
普蘭菲爾德的服裝較為樸素,冬季則以保暖的厚夾克、毛衣和工裝褲為主。藍領階級偏好耐用的牛仔褲和工作靴,白領階級相對正式,但不拘泥於商務西裝。
在影視名人、時尚雜誌影響下,年輕人流行鮮豔、版型誇張的服飾。男性常穿寬鬆的牛仔褲,搭配 T 恤或連帽衫,以休閒運動風為主;女性則偏好低腰牛仔褲、露臍上衣,緊身背心、喇叭褲也頗為流行。也有人開始嘗試龐克和另類搖滾風格,以黑色為主要色調,搭配皮帶鏈和鉚釘手環。
住
房屋
普蘭菲爾德的住房以獨棟木造屋為主,大多建於工業興盛時期,較常見二層建築。房屋維護成本高,許多建築需要整修,尤其是便宜的公寓。郊區有不少老舊的工人住宅。近年因經濟衰退,空置房屋增多。
行
內部交通
私家車是小鎮的主要交通工具,平均每戶擁有一至兩輛車,其次為駛往公家機構、教育機關的公車。居民也用腳踏車、滑板(尤其是年輕人)作為交通工具。冬季積雪總是影響交通。
外部運輸
每日兩班通往州府的公車,班次固定但車輛老舊。鐵路線已停運,僅保留貨運線。
育
教育
普蘭菲爾德高中是小鎮唯一的教育機構,建於 1955 年,取代了 1883 年所建立的小學。規模不大,包括高級中學(九到十二年級)、初級中學(六到八年級)與小學(一到五年級),約有 300 名學生。
學校的教學資源有限,不過有藏書豐碩的圖書館,以及非常活躍(甚至千奇百怪)的社團活動,包括唱詩社、校刊社、電腦研究社、飛碟同好社等。
樂
酒吧
幾間地方酒吧是中老年人的主要社交場所。未成年人不被禁止進入,有比賽時常為了支持球隊(或偷喝酒)而出現,一同觀看電視機播放的球賽。偶爾會有客人為點唱機或撞球桌的使用順序吵架。
電影院
普蘭菲爾德只有一間電影院,每週更換兩部電影,上映時間比大城市慢了不知多少拍。錄影帶店則不只一間,電影更新速度較快。
唱片行
唱片行除了經典老歌、紅遍全國的最新歌曲,通常也會販售各種雜誌,是吸收流行新知的場所。
其他
居民經常邀請好友到家裡聚餐,形成了敦親睦鄰的文化。年輕人常在家中與朋友聚會,看錄影帶、玩遊戲機,週末去鄰近城鎮玩耍,或者在森林開篝火派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