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普蘭菲爾德 Plainfield

1878 至 1999 年,普蘭菲爾德經歷了開墾、繁榮與衰退。

​歷史

最初,普蘭菲爾德是一片無名土地,僅有零星農戶居住。1878 年,地質學家喬治・普蘭菲爾德(George E. Plainfield)發現了豐富的礦物資源,吸引了東部的投資者。同年秋天,小鎮正式建立,以普蘭菲爾德的名字命名。

​​

最早的移民為礦工家庭,北方鄰近礦場的的山坡建立住宅區。1883 年,為滿足信仰及教育需求,普蘭菲爾德修築了第一座教堂和小學。1885 年州際鐵路支線修通,普蘭菲爾德湧入更多人口,市中心初具規模。1890 年代末,普蘭菲爾德的居民約有 1,500 人。

​​

1905 年,西塞拉鋼鐵公司看中了普蘭菲爾德的資源和交通優勢,投資成立鋼鐵工廠,主要生產建築用鋼材,供應州內建設需求。此時,工廠規模不大,不過帶來了新的就業機會​,普蘭菲爾德的人口持續增加。

1930 到 1960 年代,是普蘭菲爾德最有活力的時期。1930 年代,世界大戰的軍需訂單使工廠產能全開,戰後基礎設施建設潮延續了榮景,人口數來到了 4,500 高點。1955 年,普蘭菲爾德高中——鎮上最重要的教育設施——成立。老建築拆除、改建,新設施相繼落成,主街道商店林立,每週末都會舉辦露天市集,社區中心成為最受歡迎的社交場所。

​​

然而,西塞拉州新建的現代化工廠瓜分了訂單,普蘭菲爾德的老舊工廠競爭力下降。1970 年,第一座礦場資源枯竭,工廠開始縮減規模。1980 年代,環保法規日益嚴格,工廠無法負擔改造成本,經濟衰退致使人口外移、公共設施荒廢。最終,普蘭菲爾德的鋼鐵工廠在 1995 年宣告關閉。

如今,百年教堂依然矗立,老舊鐵路見證往昔,廢棄工廠則成為最顯眼的地標。中老年人不是憤世嫉俗、回憶以往,就是認份生活。未經歷過繁榮年代的年輕人一代,許多受不了普蘭菲爾德的無趣,過得叛逆、嚮往離開,描繪著天馬行空的夢想——或者幻想。

bottom of page